2016年中国海关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之一,拉萨海关查办出口假冒商标商品案。
拉萨海关查办出口假冒商标商品案
案情介绍
2016年6月16日,西藏某贸易公司向拉萨海关隶属吉隆海关申报出口货物一批,报关单数据显示该批货物由22种商品混装组成。经审核,该关认为此份报关单申报出口的手提包归类与实际商品不符,存在伪报的嫌疑,遂对该票报关单进行布控。经查验发现,有300个手提包使用了“PRADA”商标,140个手提包使用了“GUESS”商标,90个手提包使用了“MICHAEL KORS”商标,2256双袜子使用了“DISNEY”商标,该批货物做工粗糙,申报价格畸低,存在侵权嫌疑。海关通知当事人补充申报知识产权状况,当事人无法提供合法购买凭证或权利人许可文件,海关暂停该批货物的通关并通知权利人确权。四家权利人均确认上述货物侵犯其商标专用权,并提出保护申请。吉隆海关依法扣留上述侵权嫌疑货物,经调查认定该批货物构成侵权,海关依法没收侵权货物并对当事人处以罚款的决定。
评选理由
(一)本案是雪域边关克服艰苦环境认真履职的典范。吉隆对尼口岸设在高原峡谷间,山高、路险、谷深,加之2015年“4.25”尼泊尔8.1级地震对吉隆海关监管设施破坏尚未恢复使用,查验工作异常艰苦,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海关监管面临巨大压力与挑战。但一线执法人员始终绷紧知识产权海关保护这根弦,在艰苦的边境口岸保持打击侵权假冒的敏感性,克服远离家人、交通不便、高原缺氧的各种困难,严格履行把关职责,确保“管得住、通的快”。
(二)本案是边关运用风险分析技术查获侵权货物的典型案例。在出口货物大幅增长、监管条件困难的背景下,拉萨海关在人工查验基础上,积极探索风险分析技术的运用,以企业信息、报关单信息、执法系统信息为平台,对商品品名、价格、经营单位等高风险要素进行评估,通过开展风险分析提高打击侵权假冒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知识产权查控工作经验,取得显著成效。
(三)案件的成功查处是拉萨海关主动作为的缩影。拉萨海关克服地处边陲,边境线长等困难,积极尝试风险分析技术,深挖自身潜力,坚持开展执法培训,提升执法能力,筑牢关员打击侵权的思想防线。2016年吉隆海关33起案件的成功查处是高原边关积极履职、主动作为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