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
2013年12月12日,小米科技董事长兼CEO雷军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一个赌局,让小米、格力这两家本无太大关联的公司频频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5年来,媒体见缝插针“提醒”二位莫忘赌约,再等不到100天,雷军与董明珠的5年10亿赌约,即将揭晓胜负。结局无非两种:小米输了,格力赢了;或者小米赢了,格力输了。无论哪种结局,其实都不“坏”。
小米输?并不意外
小米输了的结局并不意外。如果小米输了,只能说格力代表的实业经济暂时战胜了小米代表的互联网经济。
事实上,从2013年至2017年,格力营业额一直力压小米。2013年12月12日,对赌当年,雷军的小米还根本不是格力的对手。2012年,格力突破了营收千亿大关,2013年当年小米营收销售额只有316亿元。
铁娘子董明珠的实业经济坚持走的是产品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发展之路。“格力,掌握核心科技”、“让世界爱上中国造”,格力用了33年时间成长为中国家电巨头的“专利狂魔”。
2017年,格力电器凭借1273件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全国第7;2018年上半年,格力电器以787件的专利授权量位居第七位,连续成为前十榜单中唯一一家上榜的家电企业。
不知道是不是受“10亿赌约”的影响,董明珠不仅忙于老本行,还热爱造手机造车又造“芯片”。
格力“奋不顾身”地挤进了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领域、新能源汽车领域。最近,格力成立了全资集成电路子公司,专攻芯片、电子元器件等产品。格力多元化布局战略,无疑对营业额增长大有裨益。
格力输?情理之中
但是,如果是小米赢了呢?目前这种呼声也越来越高。
格力花了21年营业额才突破千亿元,而小米仅花了8年就实现了。
大家眼看着格力与小米的营业额差距不断缩小。2013年二者相差近900亿元,2017年已经缩小至300多亿元。根据二者2018年上半年最新营收数据,差距已经缩小为113.28亿元。当2018年结束,赌约截止日到来时,谁又知道小米会不会反超呢?
现如今的小米已经不是当初的小米——一家手机厂商,而是一个集硬件、新零售和物联网和智能生活在一起的组合体,雷军已经不知不觉构建了一个“雷布斯帝国”。
小米公司申请注册商标超1800项,几乎全部跟“米”字有关。除了必要的防御商标,很多“米”字商标其实是必须申注的小米生态链企业名称。据了解,小米孵化、投资了超过210家生态链公司。
小米生态链中有赴美IPO的“华米”;负责生产智能家居产品的“青米”、“绿米”、“创米”;提供移动支付硬件的“商米”、消费电子服务的“紫米”;生产智能家电的“纯米”、“云米”;旅行箱品牌“润米”、小米笔记本品牌“蓝米”;以及小米在IPO后重返空调市场推出了小米互联网空调……
这场近乎玩笑的赌局,在小米成功上市、格力电器继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谁输谁赢都已经不再重要。
这场始于玩笑,忠于执行的5年良性竞争,大家看到的是小米5年的奋发图强,香港终上市的圆满结局;看到的是格力作为传统实业对互联网经济的学习,从而不断催生新的“中国智造”。
小米格力,赌“10亿”是假,双赢共进是真!你认为靠技术的实体经济与靠营销的互联网经济谁能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