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风火火的618终于落下了帷幕,这几天我们要做什么呢?当然是——等!快!递!
据说,今年京东商城在618活动期间累计下单金额已超1100亿元,直逼去年阿里巴巴“双十一”的1207亿元的交易额。
谁都知道这是京东在挑战阿里巴巴,但也有人觉得“618”只是在克隆“双十一”。
天猫从2009年开始第一届“双十一”大促,后来京东不甘示弱,将6.18打造成了与“双十一”遥相呼应的全民网购狂欢节,开启了电商行业半年一庆的局面。
没有节日都要人为“造”一个出来,简直是丧心病狂,不放过任何一个从我们口袋里掏钱的机会啊!
小编上网搜索“618和双十一”,出现的竟然是“天猫618”“淘宝618”,还有“双十一和618比起来哪个更厉害?”我不禁感受到来自人民群众的召唤。
好吧,既然如此,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618”和“双十一”,这两大电商购物“劫”引发的腥风血雨!
阿里打压同行,欲做双11终极Boss
2014年“双十一”前夕,阿里巴巴发布了一封《通告函》,要求各大媒体不要为其他电商企业发布带有“双十一”字样的内容,称“双十一”是其注册商标,否则构成侵权。
此函一出,电商同行们全懵了!毕竟已经投入了辣么多的广告费!说不给用就不给用!
随后,京东第一个发布声明表示谴责,并“哭诉”禁令让人措手不及,并指责阿里巴巴对这个全行业的节日进行“垄断”!
苏宁也隔空喊话称:“双十一”可以是你的,但市场永远是大家的!
无疑,阿里巴巴这么做太“霸道”了,但是竞争就是这么残酷,阿里巴巴的行为是受到《商标法》保护的。
小编在智客街查询发现,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已经注册了“双11”、“双11狂欢节”、“双十一”、“双十一狂欢节”、“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双十二”等相关商标。
而且在第35类、第38类、第41类等申请并注册了和“双十一”相关的一系列防御性商标,未经阿里许可,别的企业将无权使用“双十一”以及近似的“双11”等字眼做宣传。
这无疑是向所有想搭“双十一”顺风车、借势营销的同行们,狠狠地打出了一拳。
京东抢注“618”,商标暗战风起云涌
“吃一堑,长一智”,京东迅速出击,申请了包括“618”、“六一八”、“618店庆”、“618狂欢节”、“陆壹捌”、“618PARTYON”在内的多个与6月18日年中大促相关的商标。
申请的范围涵盖第9、35、36、37、38、39、41类等,其中,与广告相关的第35类、与通讯相关的第38类、与物流配送相关的第39类等对电商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令人惊讶的是,虽然京东已经注册了这么多关于“618”的商标,但其表示“618”商标不会自己独享,友商随便用。
这一招,怼阿里怼得漂亮!
目前,知识产权已经渗透到电商运营的各个环节,企业需加强知识产权意识,及早做好商标布局。
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全民”网购狂欢节,不管是“双十一”还是“618”,都不是谁专属的营销IP,在这个以市场为主导的时代,谁能够影响市场,把握住消费者,谁就是主角。